一、政策背景
该文件是国务院安委会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和二十大精神,针对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管理突出问题制定的系统性措施,旨在通过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2026年),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核心目标
到2026年底实现:
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重大安全风险有效管控,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达标率(D级)达90%以上。
三、七大重点任务及关键措施
(一)生产环节管控
1.重大危险源:2025年底前完成监测预警系统升级,深化动火/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定位等场景应用;
修订《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出台安全包保责任管理标准。
2.高危工艺:硝化企业2026年4月底前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氯化/氟化/过氧化工艺企业2026年底前完成;
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微通道反应器等新技术。
3.老旧装置:
2025年3月底前建立淘汰装置/储罐台账,分年度销号;
出台《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常压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
4.化工园区
2025年底D级园区占比达90%,A/B级园区限制新建危险化学品项目;
实施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提升实训基地效能。
(二)经营环节管控
推动经营许可“集中统一配号”,强化多部门协同打击非法经营;
2025年6月修订《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每年开展100家中小油气企业专家指导。
(三)运输环节管控
2025年底前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全覆盖,推广北斗定位和智能视频监控;
严查危险货物谎报瞒报、非法改装,建立跨部门“红黄绿”三级监管机制。
(四)制度与科技支撑
1.标准化建设
2025年11月发布新版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标准,2025年底出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
2.数字化转型
推动重大危险源、油气储存企业数据接入全国监测预警系统;
整合化学品登记与鉴定分类系统,2025年5月底前完成功能优化。
四、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
五、企业应对建议
技术改造:加快高危工艺自动化改造,淘汰老旧装置;
合规管理: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定期开展安全评估;
数据对接:接入全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关键数据实时监控;
培训升级: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强化异常工况处置能力。
六、政策亮点
全链条覆盖:从生产、经营、运输到使用环节无死角监管;
科技赋能:推动监测预警系统、北斗定位等智能化应用;
长效机制:建立化工装置老化评估、化学品登记等制度性规范。
该文件标志着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进入系统化、精细化阶段,企业需主动适应强监管趋势,依托技术升级和制度完善实现安全与发展双赢。
文件具体内容
附下载方式